产品中心
Fire Products Center
免费服务热线
400-688-2864
产品详情
在组合分配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中,确定灭火剂的存储量时,不能仅按照防护区的体积最大来确定,这是很多人容易混淆的地方。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的相关条文,具体规定如下:
当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数量不应超过8个。
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根据存储量最大的防护区来确定,而不是根据体积最大的防护区。
在条文中使用了“按存储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的表述,这意味着存储量最大的防护区会成为决定灭火剂储存量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存储量最大的防护区并不一定是体积最大的防护区。
举例来说,根据规范,七氟丙烷的设计浓度可以是8%、9%、10%等,而不同的设计浓度对应不同的灭火剂存储量。假设有一个体积为100m³的防护区,如果采用8%的设计浓度,所需的灭火剂存储量为65kg;而如果采用10%的设计浓度,所需的灭火剂存储量则为83kg。另外,对于一个体积为110m³的防护区,如果采用8%的设计浓度,所需的灭火剂存储量为72kg。
由此可见,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存储量不能仅按照防护区的体积最大来确定,而应根据存储量最大的防护区来确定。这样能够确保灭火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此,在设计组合分配气体灭火系统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并根据存储量最大的防护区来确定灭火剂的存储量,以保证系统的灭火效果。 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场所内不应采用明火、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存在粉尘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内不应采用电热散热器供暖。在储存或产生可燃气体或蒸气的场所内使用的电热散热器及其连接器,应具备相应的防爆性能。
下列场所应设置通风换气设施:
1 甲、乙类生产场所;
2 甲、乙类物质储存场所;
3 空气中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性粉尘、纤维的丙类生产或储存场所;
4 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气体或蒸气的其他场所;
5 其他具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房间。
9.3.2 下列通风系统应单独设置:
1 甲、乙类生产场所中不同防火分区的通风系统;
2 甲、乙类物质储存场所中不同防火分区的通风系统;
3 排除的不同有害物质混合后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通风系统;
4 除本条第1款、第2款规定外,其他建筑中排除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性气体、蒸气、粉尘、纤维的通风系统。
9.3.3 排除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性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排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取静电导除等静电防护措施;
2 排风设备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3 排风管道应具有不易积聚静电的性能,所排除的空气应直接通向室外安全地点。
9.3.1 本条规定了建筑中应采取通风措施的基本场所,以防止形成爆炸危险性环境。
本条主要针对各类建筑内易挥发出可燃蒸气的甲、乙类物质,易泄漏甲、乙类可燃气体或可能产生可燃气体、粉尘、纤维并能形成爆炸危险性气氛的场所,包括建筑中的燃油、燃气锅炉房、商业燃气用气场所。机械通风的方式应根据场所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应采用独立的通风系统。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具体设置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9.3.2 本条规定了应单独设置通风系统(包括排风系统)的场所,以预防因易燃易爆物质在排风管道内富集并将在通风系统内发生的燃烧和爆炸引至其他场所。
通风系统的设置既要防止甲、乙类厂房或仓库中的易燃易爆物质经管道系统进入其他防火分区,防止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有害物质混合后引起燃烧或爆炸,也要防止建筑中存在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危险性物质通过排风管道窜入其他房间。
9.3.3 本条规定了用于排出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纤维的通风系统的基本防火要求,以防止形成爆炸危险性条件。
本条规定既要求用于排出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纤维的排风系统的管道、设备等要采取静电接地等静电防护措施,又要求管道等要采用金属管道等导电性能好的材料消除静电。在设备布置上,不允许将排风设备布置在地下和半地下,避免将爆炸性物质引入通风条件差的场所。
关键词:
相关产品
暂无数据
需要服务或支持?欢迎启用在线留言功能,我们将会及时反馈并为您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400-688-2864
- 电子邮箱
- 在线留言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资讯
-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2 广州兴进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广州 粤ICP备11003482号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