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贮压七氟丙烷灭火(1).png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柜式七氟丙烷 管网式七氟丙烷厂家 气体灭火系统


所属分类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气体灭火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防护区域,包括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电气设备室等。其最远输送距离是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有效性和灭火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最远输送距离及其应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概述七氟丙烷(HFC-227ea)是一种无色、无臭、无电导性的气体灭火剂,具有高效、无残留、环保等特点。

浏览量:

产品详情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气体灭火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防护区域,包括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电气设备室等。其最远输送距离是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有效性和灭火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最远输送距离及其应用。
正文:
一、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概述
七氟丙烷(HFC-227ea)是一种无色、无臭、无电导性的气体灭火剂,具有高效、无残留、环保等特点。它能够迅速扑灭火源,有效阻止火势蔓延,并不会对设备和贵重物品造成损害。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主要由储存容器、管网系统、探测器、报警装置和喷头等组成。
二、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最远输送距离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最远输送距离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系统压力、管道直径、管道长度和布局等。根据国际标准和相关规范,不同压力级别的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具有不同的最远输送距离。
4.2MPa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4.2MPa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是常见的一种系统,其最远输送距离一般约为30米左右。这个距离可以覆盖许多中小型防护区域,例如机房、控制室、实验室等。
5.6MPa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相比于4.2MPa系统,5.6MPa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具有更高的压力和更远的输送距离。根据经验,该系统的最远输送距离可达到50米左右。因此,它适用于大型防护区域,如电力设施、仓库和工业生产区域。
外贮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当防护区域之间的距离较远且需要覆盖大范围时,外贮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是一个理想的选择。该系统将储存容器放置在远离防护区的中央位置,通过高压气体泵或氮气推动器将七氟丙烷送至防护区域。据统计,外贮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最远输送距离可达220米,适用于大型建筑、商场、体育馆等场所。
三、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应用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涉及到的防护区域大小和复杂程度不同。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所特点,选择合适的灭火系统和最远输送距离非常重要。
通信机房和数据中心:由于其电子设备和敏感数据的特殊性,通信机房和数据中心是常见的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应用场所。通常采用柜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其最远输送距离较短,能够快速灭火并保护设备免受损害。
电力设施和工业区域:电力设施和工业区域往往规模较大,防护区域之间的距离较远。因此,适用于这些场所的是5.6MPa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或外贮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以覆盖更广阔的区域并保护重要的设备和生产线。
商场和公共场所:商场、体育馆、剧院等公共场所通常需要覆盖较大的区域。外贮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是理想的选择,可以实现较远的输送距离,并在火灾发生时迅速扑灭火源,确保人员安全。
结论: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最远输送距离根据系统的压力级别和类型而异。4.2MPa七氟丙烷系统一般可达30米,5.6MPa七氟丙烷系统可达50米,而外贮压式七氟丙烷系统的输送距离可达220米。选择合适的灭火系统和最远输送距离是根据实际场所的需求和特点来决定的,以确保灭火系统的有效性和保护防护区域的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应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灭火效果的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建议由专业的消防工程师进行系统设计和工程施工,以确保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

为使建设工程中的消防设施有效发挥作用,减少火灾危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 建设工程中消防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使用和维护必须执行本规范。
1.0.3 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条文说明

1.0.1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编制目的和编制依据。消防设施是保障建设工程消防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消防设施的工程质量,有效发挥消防设施的功能,及时探测、扑救和控制火灾,降低火灾危害,是制定本规范的主要目的。

1.0.2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建设工程中消防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使用和维护的控制性底线要求和关键技术措施,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工程中设置的消防设施和既有建筑的消防设施改造的设计、施工、验收、使用和维护均应符合本规范。

1.0.3 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是以工程建设活动结果为导向的技术规定,突出了建设工程的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但是规范中关键技术措施不能涵盖工程规划建设管理采用的全部技术方法和措施,仅仅是保障工程性能的“关键点”。很多关键技术措施具有“指令性”特点,即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去“做什么”,规范要求的结果是要保障建设工程的性能,因此能否达到规范中性能的要求,以及工程技术人员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执行,需要进行全面判定,其中,重点是能否保证工程性能符合规范的规定。

    进行这种判定的主体应为工程建设的相关责任主体,这是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节能条例》等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突出强调了工程监管、建设、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造价、咨询等各方主体的法律责任,既规定了首要责任,也确定了主体责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执行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是各方主体落实责任的必要条件,是基本的、底线的条件,有义务对工程规划建设管理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规定进行判定。

    同时,为了支持创新,鼓励创新成果在建设工程中应用,当拟采用的新技术在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或推荐性标准中没有相关规定时,应当对拟采用的工程技术或措施进行论证,确保建设工程达到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规定的工程性能要求,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并应满足国家对建设工程环境保护、卫生健康、经济社会管理、能源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等相关基本要求。

 用于控火、灭火的消防设施,应能有效地控制或扑救建(构)筑物的火灾;用于防护冷却或防火分隔的消防设施,应能在规定时间内阻止火灾蔓延。
2.0.2 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应具有在火灾时可靠动作,并按照设定要求持续运行的性能;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的灭火设施,其火灾探测与联动控制系统应能联动灭火设施及时启动。
2.0.3 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的性能和防护措施应与防护对象、防护目的及应用环境条件相适应,满足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稳定和可靠运行的要求。
2.0.4 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中位于爆炸危险性环境的供水管道及其他灭火介质输送管道和组件,应采取静电防护措施。
2.0.5 消防设施的施工现场应满足施工的要求。消防设施的安装过程应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结束后应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进行验收;其他工程在施工完成后,应对其安装质量、系统与设备的功能进行检查、测试。
2.0.6 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中的供水管道及其他灭火剂输送管道,在安装后应进行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和冲洗。
2.0.7 消防设施的安装工程应进行工程质量和消防设施功能验收,验收结果应有明确的合格与不合格的结论。
2.0.8 消防设施施工、验收过程应有相应的记录,并应存档。
2.0.9 消防设施投入使用后,应定期进行巡查、检查和维护,并应保证其处于正常运行或工作状态,不应擅自关停、拆改或移动。超过有效期的灭火介质、消防设施或经检验不符合继续使用要求的管道、组件和压力容器不应使用。
2.0.10 消防设施上或附近应设置区别于环境的明显标识,说明文字应准确、清楚且易于识别,颜色、符号或标志应规范。手动操作按钮等装置处应采取防止误操作或被损坏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充装多少钱一公斤 外贮压七氟丙烷灭火装置 自动探火灭火装置 预制式气体灭火装置

相关产品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需要服务或支持?欢迎启用在线留言功能,我们将会及时反馈并为您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安全验证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