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柜七氟丙烷灭火(1).png

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 柜式七氟丙烷 厂家 江西气体灭火系统


所属分类

档案室是存放珍贵文件、档案和文献等重要资料的地方,其安全性和保护至关重要。为了应对火灾风险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档案资料的损害,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被广泛应用于档案室中。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采用七氟丙烷作为灭火剂,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高效灭火能力:七氟丙烷是一种高效的灭火剂,具有良好的灭火性能。它能够迅速扑灭火灾,有效地控制火势蔓延,保护档案室中的重要资料。

浏览量:

产品详情


档案室是存放珍贵文件、档案和文献等重要资料的地方,其安全性和保护至关重要。为了应对火灾风险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档案资料的损害,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被广泛应用于档案室中。

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采用七氟丙烷作为灭火剂,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高效灭火能力:七氟丙烷是一种高效的灭火剂,具有良好的灭火性能。它能够迅速扑灭火灾,有效地控制火势蔓延,保护档案室中的重要资料。

无水灭火:相比传统的水灭火方式,七氟丙烷是一种无水灭火剂。它在灭火过程中不会引起水损害或腐蚀档案文件,从而避免了二次损失。

快速响应: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通常与火灾探测系统集成,能够实时检测到火灾,并迅速启动灭火过程。这种快速响应能力可以尽早地控制火势,防止火灾蔓延,并为人员疏散争取宝贵的时间。

清洁和无残留:七氟丙烷在灭火过程中从液态转化为气态,并迅速散失,不留下任何残留物。这使得灭火后的档案室可以快速恢复正常运行,无需进行清理或恢复工作。

安全性: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的设计和安装符合相关的消防安全标准和指南,确保在灭火过程中保护人员的安全。七氟丙烷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灭火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档案室中使用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有助于提供全面的火灾保护。然而,应注意以下几点:
灭火装置的设计和安装应由专业的消防工程师或专家进行,并遵守适用的法规和标准。这样可以确保装置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正确、高效地工作。

操作规程和紧急响应计划应制定和培训给档案室的工作人员。他们应该清楚如何正确操作灭火装置,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如何采取安全有效的应对措施。

定期的维护和检查是确保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关键。定期维护可以确保装置的性能和可靠性,以及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或问题。

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在档案室中的应用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火灾防护措施。它提供了快速响应和高效的灭火能力,确保档案室中的重要资料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其无水灭火特性和清洁性能也使得档案室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通过正确的安装、培训和维护,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将成为档案室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排烟时,排烟风机和风管的风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担负一个或两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该部分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h计算,但排烟风机的最小排烟风量不应小于7200㎡/h;
      2 担负三个或三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其中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h计算;
      3 中庭体积小于或等于17000㎡时,排烟量应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中庭体积大于17000㎡时,其排烟量应按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风量不应小于102000㎡/h。
6.3.2 排烟区应有补风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不大于50Pa时,可采用自然补风;
      2 当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大于50Pa时,应设置火灾时可转换成补风的机械送风系统或单独的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风量的50%。
6.3.3 机械排烟系统宜单独设置或与工程排风系统合并设置。当合并设置时,应采取在火灾发生时能将排风系统自动转换为排烟系统的措施。

6.3.1 排烟通风的核心是保证发生火灾的分区每平方米面积的排风量不小于60㎡/h。对于担负三个或三个以上防烟分区的排烟系统,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h计算,是考虑这个排烟系统连接的防烟分区多、系统大、管线长、漏风点多的特点,为确保着火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仍为每平方米60㎡/h)而特意在选择风机和风管时加大计算风量的一种保险措施。
    对于担负一个或二个防烟分区的排烟系统,由于系统小、漏风少,故可不予加大,仍按实际风量选择计算。按照调整后的新方法计算排烟风量,在保证排烟需要的前提下,具有以下特点:
    1 当两个防烟分区面积大小相等时,排风量与原计算方法相等;当两个防烟分区面积大小不等时,排烟风量较小,更为经济合理。例如两个面积分别为400㎡和200㎡的防烟分区,排烟风机的排风量按原方法计算应为400×120㎡/h=48000㎡/h,而按调整后的新方法计算,仅为(400+200)×60㎡/h-36000㎡/h即可。
    2 由于人防工程的通风系统(包括防排烟通风系统)通常按防护单元划分成区域布置,大多数包括两个防烟分区,此时如按新方法计算排烟风量,可不考虑两个防烟分区之间的系统转换,简化通风和控制设施,同时也更为安全。
    中庭排烟量的计算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与该规范协调一致。
6.3.2 人防工程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能否顺畅补风是能否有效排烟的重要条件。北京某住宅区地下室排烟试验时,就曾发生因补风不畅而严重影响排烟效果的事例。
    通常,机械补风系统可由平时空调或通风的送风系统转换而成,不需要单独设置。但此时的空调或送风系统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空调或通风系统的送风机应与排烟系统同步运行;通风量应满足排烟补风风量要求;如有回风,此时应立即断开;系统上的阀门(包括防火阀)应与之相适应。
6.3.3 利用工程的空调系统转换成为排烟系统,系统设置和转换都较复杂,可靠性差,故不提倡。对于特别重要的部位,排烟系统最好单独设置。一般部位的排烟系统宜与排风系统合并设置。排烟口宜在该防烟分区内均匀布置,并应与疏散出口的水平距离大于2m ,且与该分区内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
6.4.3 排烟口可单独设置,也可与排风口合并设置;排烟口的总排烟量应按该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m³/h 计算。
6.4.4 排烟口的开闭状态和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单独设置的排烟口,平时应处于关闭状态;其控制方式可采用自动或手动开启方式;手动开启装置的位置应便于操作;
    2 排风口和排烟口合并设置时,应在排风口或排风口所在支管设置自动阀门;该阀门必须具有防火功能,并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火灾时,着火防烟分区内的阀门仍应处于开启状态,其他防烟分区内的阀门应全部关闭。
6.4.5 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6.4.1 烟气由于受热而膨胀,容重较轻,故向上运动并贴附于顶棚上再向水平方向流动,因此要求排烟口的设置尽量设于顶棚或靠近顶棚墙面上部排烟有效的部位,以利于烟气的收集和排出。
6.4.2本条规定排烟口宜在该防烟分区内均匀布置,主要考虑:均匀布置可以尽快截获火灾时的烟气和热量,可以较好地布置排烟口和利用排风口兼作排烟口。
    规定排烟口避开出入口,其目的是避免出现人流疏散方向与烟气流方向相同的不利局面。
    规定排烟口与该排烟分区内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这里的“水平距离”是指烟气流动路线的水平长度。
6.4.3 本条规定排烟口设置中的各种方式。单独设置的排烟口,平时处于闲置无用状态,且体形较大,很难与顶棚上的其他设施匹配,故很多工程设计采用排风口兼作排烟口的方法予以协调解决。
6.4.4 本条规定排烟口特别是由排风口兼作排烟口时的开闭和控制要求。
6.4.5 本条规定了排烟口风速的最大值。不少非金属材料的风道内表面也很光滑,按“金属”和“非金属”来分别划分风管风速的规定不尽合理,故将金属风道和内表面光滑的其他材料风道合并为同一类。此外,风道风速是经济流速,可以按具体情况选取,所以条文中采用了“宜”的用词。
6.5.2 由于排烟系统需要输送280℃的高温烟气,为防止管道等本身及附近的可燃物因高温烤着起火,故规定这些组件要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为避免排烟管道引燃附近的可燃物,规定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隔热,或与可燃物保持一定距离。
6.5.3 近年来通风管道材料发展很广,有些风管的材料是防火的,但结构很不利防火,遇热(火)严重变形,甚至出现孔洞。故对这类风管规定不得采用是必要的。钢制排烟风道的钢板厚度不应小于1mm的规定,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 50225制定的。
6.5.4 加压系统风道上的防火阀熔断器熔断温度为70℃,是因为火灾初期进风道内送入低温新风,防火阀熔断器不会很快熔断而影响使用,如设置280℃的熔断器,则因熔断时间迟于排烟阀的动作,造成不安全。
    烟气温度达到280℃,即有可能已出现明火,为隔断明火传播,应配置防火阀。
6.5.5 为防止火灾通过厨房的垂直排风管道蔓延,本条规定应在与垂直排风管道连接的支管处设置防火阀。
    由于厨房中平时操作排出的废气温度较高,若在垂直排风管上设置70℃时动作的防火阀将会影响平时厨房操作中的排风,根据厨房操作需要和厨房常见火灾发生时的温度,本条规定与垂直排风管道连接的支管处应设置150℃时动作的防火阀。 排烟风机可采用普通离心式风机或排烟轴流风机;排烟风机及其进出口软接头应在烟气温度280℃时能连续工作30min。排烟风机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该阀应与排烟风机联锁,当阀门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
6.6.2 排烟风机可单独设置或与排风机合并设置;当排烟风机与排风机合并设置时,宜选用变速风机。
6.6.3 排烟风机的全压应按排烟系统最不利环管路进行计算,排烟量应按本规范第6.3.1条计算确定,并应增加10%。
6.6.4 排烟风机的安装位置,宜处于排烟区的同层或上层。排烟管道宜顺气流方向向上或水平敷设。
6.6.5 排烟风机应与排烟口联动,当任何一个排烟口、排烟阀开启或排风口转为排烟口时,系统应转为排烟工作状态,排烟风机应自动转换为排烟工况;当烟气温度大于280℃时,排烟风机应随设置于风机入口处防火阀的关闭而自动关闭。

6.6.1 排烟风机采用普通离心式风机和轴流风机是普遍采用的做法,并规定了进出口软接头耐高温和连续工作时间的要求。
6.6.2 本条规定了排烟风机与排风机合用时的要求。
6.6.3 本条规定了排烟风机的风量和风压计算。
6.6.4 对排烟风机的安装位置、排烟管的敷设等提出要求。
6.6.5 烟气温度超过280℃时,火灾区可能已出现明火,人员已撤离,风机的运行也已达温度极限,故随防火阀的关闭风机也随之关闭,消防排烟系统的工作即告结束。

电影院的放映机室宜设置独立的排风系统。当需要合并设置时,通向放映机室的风管应设置防火阀。
6.7.2 设置气体灭火设备的房间,应设置有排除废气的排风装置;与该房间连通的风管应设置自动阀门,火灾发生时,阀门应自动关闭。
6.7.3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管道宜按防火分区设置。当需要穿过防火分区时,应符合本规范第6.7.6条的规定。穿过防火分区前、后0.2m范围内的钢板通风管道,其厚度不应小于2mm。
6.7.4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机及风管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但接触腐蚀性气体的风管及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材料制作。
6.7.5 风管和设备的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消声、过滤材料及粘结剂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
6.7.6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防火阀:
    1 穿过防火分区处;
    2 穿过设置有防火门的房间隔墙或楼板处;
    3 每层水平干管同垂直总管的交接处水平管段上;
    4 穿越防火分区处,且该处又是变形缝时,应在两侧各设置一个。
6.7.7 火灾发生时,防火阀的温度熔断器或与火灾探测器等联动的自动关闭装置一经动作,防火阀应能自动关闭。温度熔断器的动作温度宜为70℃。
6.7.8 防火阀应设置单独的支、吊架。当防火阀暗装时,应在防火阀安装部位的吊顶或隔墙上设置检修口,检修口不宜小于0.45m×0.45m。
6.7.9 当通风系统中设置电加热器时,通风机应与电加热器联锁;电加热器前、后0.8m范围内,不应设置消声器、过滤器等设备。

6.7.1 电影放映机室的排风量很小,独立设置排风系统很不经济,故规定了合并设置系统的要求。
6.7.2 本条明确了自动阀门关闭的时机。
6.7.3 通风、空调系统按防火分区设置是最为理想的,不仅避免了管道穿越防火墙或楼板,减少火灾的蔓延途径,同时对火灾时通风、空调系统的控制也提供了方便。由于人防工程通风、空调系统的进、排风管道按防火分区设置有时难以做到,故适当放宽此要求,但同时又规定了管道穿越防火墙的要求。
    对穿过防火分区的钢板风管提出厚度要求,避免因风管耐火极限不够而变形导致烟气蔓延到其他防火分区。
6.7.4 本条对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机及风管和柔性接头的制作材料提出了要求。
6.7.5 本条对风管和设备的保温材料、过滤材料、粘结剂提出了要求。
6.7.6 通风、空调风管是火灾蔓延的渠道,防火墙、楼板、防火卷帘、水幕等防火分区分隔处是阻止火灾蔓延和划分防火分区的重要分隔设施,为了确保防火分隔的作用,故规定风管穿过防火分区处要设置防火阀,以防止火势蔓延。垂直风管是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对多层工程,要求每层水平干管与垂直总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设置防火阀,目的是防止火灾向相邻层扩大。穿越防火分区处,该处又是变形缝时,两侧设置防火阀是为了确保当变形缝处管道损坏时,不会影响两侧管道的密闭性。
6.7.7 本条对防火阀的关闭和温度熔断器的动作温度作出了规定。
6.7.8 本条对防火阀的安装和检修口作出了规定。
6.7.9 本条对电加热器安装提出具体要求。

 

关键词:

七氟丙烷 七氟丙烷使用规范 七氟丙烷使用环境 七氟丙烷石家庄 气体灭火七氟丙烷图片 七氟丙烷灭火药剂多少钱一公斤

相关产品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需要服务或支持?欢迎启用在线留言功能,我们将会及时反馈并为您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安全验证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