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火管自动灭火.png

探火管式灭火装置 广州气体灭火 配电柜气体灭火 惠阳大地消防设备 地铁气体灭火系统


所属分类

探火管式灭火装置是消防行业的一个创新发明。作为一套简单、低成本且高度可靠的独立自动灭火系统,它无需任何电源,无需专门的烟、温感探测器,无需复杂的设备及管线,利用自身储压,依靠一根经充压的火探管及一套灭火剂瓶组就能快速、准确、有效地探测及扑灭火源,集报警和灭火于一体,将火患扑灭在开始阶段。

浏览量:

产品详情


探火管式灭火装置

一. 概述

探火管式灭火装置是消防行业的一个创新发明。作为一套简单、低成本且高度可靠的独立自动灭火系统,它无需任何电源,无需专门的烟、温感探测器,无需复杂的设备及管线,利用自身储压,依靠一根经充压的火探管及一套灭火剂瓶组就能快速、准确、有效地探测及扑灭火源,集报警和灭火于一体,将火患扑灭在开始阶段。既可大幅度降低工程的造价,也可降低每次灭火的费用,并且不会对人员造成任何伤害。采用探火管式灭火装置,可由原来对较大封闭空间的房间保护改为直接对各种较小封闭空间的贵重设备进行保护。

二、技术特性

表一 探火管式灭火装置技术参数

探火管式灭火装置类型

最大工作压力(MPa)

工作温度范围(0C)

单位体积所需灭火剂最小量

探火管的最大长度(m)

Φ15mm 释放管最大长度(m)

二氧化碳直接式

12.4

0~50

1.5kg/m3

25

---

二氧化碳间接式

12.4

0~50

1.5kg/m3

25

35

七氟丙烷直接式

4.2

0~50

0.7kg/m3

20

---

七氟丙烷间接式

4.2

0~50

0.7kg/m3

25

35

 

表二 探火管式灭火装置规格及型号

装置类型

型号

灭火剂充装量

有效保护范围

公作压力(MPa)

最大工作压力(MPa)

探火管长度(m)

释放管长度(m)

释放方式

二氧化碳探火管式灭火装置

TH-Z-E-3/170-WS

3Kg

2.0m3

5.7

12.4

25

/

直接

TH-Z-E-6/170-WS

6Kg

4.0m3

25

/

直接

TH-J-E42/170-WS

42Kg

28m3

25

25

间接

七氟丙烷探火管式灭火装置

TH-Z-Q-3/2.5/170-WS

3Kg

4.2m3

2.5

4.2

25

/

直接

TH-Z-Q-6/2.5/170-WS

6Kg

8.6m3

25

/

直接

 

  1 应保证施工桩径,并确保相邻桩搭接要求,当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作为局部截水帷幕时,应采用复喷工艺,喷浆下沉或提升速度不应大于100mm/min。
    2 应采取措施减少二重管、三重管高压喷射注浆施工对基坑周围建筑物及管线沉降变形的影响,必要时应调整帷幕桩墙设计。
7.3.2 注浆法帷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注浆帷幕施工前应进行现场注浆试验,试验孔的布置应选取具代表性的地段,并应在土层中采用钻孔取芯结合注水试验检验截水防渗效果。
    2 注浆管上拔时宜采用拔管机。
    3 当土层存在动水或土层较软弱时,可采用双液注浆法来控制浆液的渗流范围,两种浆液混合后在管内的时间应小于浆液的凝固时间。
7.3.3 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截水帷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套接孔法施工,相邻桩的搭接时间间隔不宜大于24h。
    2 当帷幕墙前设置混凝土排桩时,宜先施工截水帷幕,后施工灌注排桩。
    3 当采用多排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内套挡土桩墙方案时,应控制三轴搅拌桩施工对基坑周边环境的影响。
7.3.4 钢板桩截水帷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评估钢板桩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在拔除钢板桩前应先用振动锤振动钢板桩,拔除后的桩孔应采用注浆回填。
    3 钢板桩打入与拔除时应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
7.3.5 兼作截水帷幕的钻孔咬合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软切割全套管钻机施工。
    2 砂土中的全套管钻孔咬合桩施工,应根据产生管涌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克服砂土管涌的技术措施,并应随时观察孔内地下水和穿越砂层的动态,按少取土多压进的原则操作,确保套管超前。
    3 套管底口应始终保持超前于开挖面2.5m以上;当遇套管底无法超前时,可向套管内注水来平衡第一序列桩混凝土的压力,阻止管涌发生。
7.3.6 冻结法截水帷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冻结孔施工应具备可靠稳定的电源和预备电源。
    2 冻结管接头强度应满足拔管和冻结壁变形作用要求,冻结管下入地层后应进行试压。
    3 冻结站安装应进行管路密封性试验,并应采取措施保证冻结站的冷却效率;正式运转后不得无故停止或减少供冷。
    4 施工过程应采取措施减小成孔引起土层沉降,及时监测倾斜。
    5 开挖前应对冻结壁的形成进行检测分析,并对冻结运转参数进行评估;检验合格以及施工准备工作就绪后应进行试开挖判定,具备开挖条件后可进行正式开挖。
    6 开挖过程应维持地层的温度稳定,并应对冻结壁进行位移和温度监测。
    7 冻结壁解冻过程中应对土层和周边环境进行连续监测,必要时应对地层采取补偿注浆等措施;冻结壁全部融化后应继续监测直到沉降达到控制要求。
    8 冻结工作结束后,应对遗留在地层中的冻结管进行填充和封孔,并应保留记录。
    9 冻结站拆除时应回收盐水,不得随意排放。
7.3.7 截水帷幕质量控制和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截水帷幕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 截水帷幕的平面位置、垂直度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截水帷幕水泥掺入量和桩体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4 帷幕的养护龄期应满足设计要求。
    5 支护结构变形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6 严禁土方开挖和运输破坏截水帷幕。
7.3.8 截水措施失效时,可采用下列处理措施:
    1 设置导流水管。
    2 采用遇水膨胀材料或压密注浆、聚氨酯注浆等方法堵漏。
    3 快硬早强混凝土浇筑护墙。
    4 在基坑外壁增设高压旋喷或水泥土搅拌桩截水帷幕。
    5 增设坑内降水和排水设施。

土石方开挖前应对围护结构和降水效果进行检查,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挖,开挖中应对临时开挖侧壁的稳定性进行验算。
8.1.2 基坑开挖除应满足设计工况要求按分层、分段、限时、限高和均衡、对称开挖的方法进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挖土机械、运输车辆等直接进入基坑进行施工作业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坡道稳定,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7,坡道宽度应满足行车要求。
    2 基坑周边、放坡平台的施工荷载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控制。
    3 基坑开挖的土方不应在邻近建筑及基坑周边影响范围内堆放,当需堆放时应进行承载力和相关稳定性验算。
    4 邻近基坑边的局部深坑宜在大面积垫层完成后开挖。
    5 挖土机械不得碰撞工程桩、围护墙、支撑、立柱和立柱桩、降水井管、监测点等。
    6 当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水与排水措施,地下水宜在每层土方开挖面以下800mm~1000mm。
8.1.3 基坑开挖过程中,当基坑周边相邻工程进行桩基、基坑支护、土方开挖、爆破等施工作业时,应根据相互之间的施工影响,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
8.1.4 基坑开挖应采用信息施工法,根据基坑周边环境等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开挖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
8.1.5 在土石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当发现有毒有害液体、气体、固体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现场保护,并应报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8.1.6 土石方爆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180的规定。

8.1.2 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合理确定每个开挖空间的大小、开挖空间相对的位置关系、开挖空间的先后顺序,严格控制每个开挖步骤的时间,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是控制基坑变形和保护周边环境的有效手段。深基坑土石方开挖在深度范围内进行合理分层,在平面上进行合理分块,并确定各分块开挖的先后顺序,可充分利用未开挖部分土体的抵抗能力,有效控制土体位移,以达到减缓基坑变形、保护周边环境的目的。基坑对称开挖一般指根据基坑挖土分块情况,采用对称、间隔开挖的一种方式;基坑限时开挖一般指根据基坑挖土分块情况,对无支撑暴露时间采取控制的一种方式;基坑平衡开挖是指根据开挖面积和开挖深度等情况,保持均衡开挖的一种方式。本条说明基坑开挖应符合的要求。
    1 当机械设备需直接进入基坑进行施工作业时,其入坑坡道除了考虑其本身的稳定性外,还应考虑机械设备的外形尺寸及爬坡能力。根据目前常用施工机械所具备的爬坡能力,坡道坡度一般不应大于1:7;对于特殊的机械,应根据机械爬坡性能满足合适的坡道坡度。
    2 基坑周边及放坡平台的施工荷载将直接关系到基坑施工安全,合理控制相应的施工荷载,是保证基坑施工安全的关键。若现场存在不可避免的超过设计规定的荷载,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采取加固措施。
    3 基坑开挖的土方应及时外运,若需在场地内进行部分堆土时,应经设计单位同意,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合理确定堆土范围和高度,以免对基坑和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4 基坑内的局部深坑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开挖方法。一般软土地基,深度超过1.5m、距离围护墙或边坡坡脚不超过3m的局部深坑宜采用大面积垫层施工完成后,再开挖的方式。开挖较浅且地质条件较好的局部深坑可随大面积土方同步开挖。
    5 为避免机械挖土造成工程桩位移和损伤,在工程桩区域挖土应设专人进行监护,挖土机械应避让工程桩,工程桩周边土体应采用人工挖除的方法。
    6 对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地下水进行降水与排水措施,是为了保证基坑内土体疏干,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以及便于挖土施工。若基坑土方采用分层开挖施工时,需在每层土方开挖的深度范围内将地下水降至每层土方开挖面以下800mm~1000mm。
8.1.4 基坑开挖阶段的信息化施工既是检验设计与施工合理性,也是动态指导设计与施工的有效方法。通过信息化施工技术的运用,及时了解基坑开挖期间的各种变化,及时比较勘察、设计所预期的状态与监测结果的差别,对设计成果和施工方案进行评价,预期可能出现的险情,对围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将险情抑制在萌芽状态,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

关键词:

地铁气体灭火系统 探火管式灭火装置 气体自动灭火装置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灭火机理 气体灭火控制系统图 气体灭火系统检验批

相关产品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需要服务或支持?欢迎启用在线留言功能,我们将会及时反馈并为您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安全验证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