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贮压七氟丙烷灭火(1).png

七氟丙烷气体 自动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维修 档案室七氟丙烷 赛福七氟丙烷


所属分类

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是一种高效、可靠的灭火设备,具有快速响应、灭火效果好、无残留物等优点。它在各种场所和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保护了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在安装和使用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安装和维护,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效果。

浏览量:

产品详情


一、原理
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基于热敏探测器、控制器和七氟丙烷灭火剂组成。当探测器检测到火灾迹象时,控制器将启动系统并释放七氟丙烷灭火剂,通过快速喷洒将火灾扑灭。七氟丙烷具有良好的灭火效果和电气绝缘性能,适用于各种灭火场景。

二、组成部分

火灾探测器:可以是热敏探测器、光电探测器或气体探测器等,用于监测火灾迹象并触发系统启动。

控制器:负责接收火灾探测器的信号,判断是否启动灭火系统,并控制七氟丙烷的喷洒时间和流量。

七氟丙烷储存容器:用于存储七氟丙烷灭火剂,容器具有一定的压力和容量,确保在喷洒时能够提供足够的灭火剂。

喷头和喷洒管道:将七氟丙烷灭火剂喷洒到防护区域,通常采用喷头和管道布置合理的方式,确保灭火剂能够均匀覆盖整个区域。

三、工作过程

火灾探测:火灾探测器感知到火灾迹象,例如烟雾、温度升高或气体浓度异常等。

控制器启动:控制器接收到火灾探测器的信号后,启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系统准备:系统开始进行预喷洒准备,包括打开七氟丙烷储存容器的阀门和压力释放装置,以及调整喷头和管道的工作状态。
灭火剂喷洒:控制器根据预设的参数,控制喷头和管道喷洒七氟丙烷灭火剂,将其快速喷洒到防护区域。

灭火过程:七氟丙烷灭火剂与火灾区域内的火焰接触后,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抑制作用,使火势迅速得到控制和扑灭。
系统复位:火势得到控制后,控制器将关闭七氟丙烷储存容器的阀门,并将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等待下一次火灾事件。

四、应用领域
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和设备,包括:
电气设备室和机房:如电力配电室、通信设备室、数据中心等。
仓库和储存区域:用于防止火灾对货物和储存物品造成损失。

机械设备和生产线:如生产工厂、机械加工区域等,用于保护重要设备和生产线的安全。
商业和办公场所:如商场、酒店、办公楼等,用于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

交通运输设施:如地铁站、机场、火车站等,用于防范火灾发生和快速扑灭。

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是一种高效、可靠的灭火设备,具有快速响应、灭火效果好、无残留物等优点。它在各种场所和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保护了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在安装和使用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安装和维护,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效果。

5.2.1 灭火器的配置、外观等应按附录C的要求每月进行一次检查。
5.2.2 下列场所配置的灭火器,应按附录C的要求每半月进行一次检查。
    1 候车(机、船)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2 堆场、罐区、石油化工装置区、加油站、锅炉房、地下室等场所。
5.2.3 日常巡检发现灭火器被挪动,缺少零部件,或灭火器配置场所的使用性质发生变化等情况时,应及时处置。
5.2.4 灭火器的检查记录应予保留。

5.2.1 本条规定了普通建筑场所每月至少要对灭火器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包括配置检查和外观检查。本规范附录C全面、详细地规定了灭火器月检应当检查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5.2.2 本条规定实际上是5.2.1的例外情况,属于加严检查,要求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检查。本条第1款所列的诸如候车(机、船)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人员流动量大、公众聚集场所,若发生火灾,容易造成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第2款所列的诸如堆场、罐区、石油化工装置区、加油站、锅炉房、地下室等场所,若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人员、财产的严重损失,这是因为甲乙类物品火灾危险性大,地下建筑灭火救援困难,要求灭火器更要保持随时能够安全使用的正常状态。
    因此,本条规定应当采取提高检查频率的措施来实现此目的,要求每半个月按附录C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附录C中第11项规定的:“特殊场所”是指潮湿、腐蚀、高温、低温场所。
5.2.3 本条是对灭火器日常巡检的具体规定。对于灭火器位置变动、缺少零部件以及配置场所使用性质发生变化等一些容易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纠正。
5.2.4 本条规定灭火器的月检、半月检和日常巡检都应当保存检查记录。

4.1预案编制原则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

4.2 预案的分级

    预案根据设定灾情的严重程度和场所的危险性,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以下五级:

    a)一级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无人员伤亡或被困,燃烧面积小的普通建筑火灾的预案;
    b)二级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3人以下伤亡或被困,燃烧面积大的普通建筑火灾,燃烧面积较小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重要场所等特殊场所火灾的预案;
    c)三级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伤亡或被困,燃烧面积小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重要场所等特殊场所火灾的预案;
    d)四级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伤亡或被困,燃烧面积较大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重要场所等特殊场所火灾的预案;
    e)五级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30人以上伤亡或被困,燃烧面积大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重要场所等特殊场所火灾的预案。

4.3 预案的分类

    按照单位规模大小、功能及业态划分、管理层次等要素,可分为总预案、分预案和专项预案三类。

4.4 预案实施原则

    预案的实施应遵循分级负责、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全员学习培训、定期实战演练、不断修订完善。

5.1 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

    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预案编制工作组,也可以委托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预案编制工作计划,组织开展预案编制工作。

5.2 资料收集与评估

    5.2.1 全面分析本单位火灾危险性、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火灾类型及危害程度。

    5.2.2 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和火灾危险源,进行火灾风险评估。

    5.2.3 客观评价本单位消防安全组织、员工消防技能、消防设施等方面的应急处置能力。

    5.2.4 针对火灾危险源和存在问题,提出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的主要措施。

    5.2.5 收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火灾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5.3 编写预案

    5.3.1 预案应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火灾事故和影响范围分级分类编制,科学编写预案文本,明确应急机构人员组成及工作职责、火灾事故的处置程序以及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要求等,编制格式参考附录A。

    5.3.2 集团性、连锁性企业应制定预案编制指导意见,对所属下级单位提出明确要求。下级单位应编制符合本单位实际的预案。

    5.3.3 单位应编制总预案,单位内各部门应结合岗位火灾危险性编写分预案,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应编写专项预案。

    5.3.4 分班作业的单位或场所应针对不同的班组,分别制定预案和组织演练。

    5.3.5 经营单位应针对营业和非营业等不同时间段,分别制定编写预案和组织演练。

    5.3.6 多产权、多家使用单位应委托统一消防安全管理的部门编制总预案,各单位、业主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分预案。

    5.3.7 鼓励单位应用建筑信息化管理(BIM)、大数据、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制定数字化预案及应急处置辅助信息系统。

5.4 评审与发布

    5.4.1 预案编制完成后,单位主要负责人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其他有关文件对预案进行评审。

    5.4.2 预案评审通过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以正式文本的形式发放到每一名员工。

5.5 适时修订预案

    预案修订工作应安排专人负责,根据单位和场所生产经营储存性质、功能分区的改变及日常检查巡查、预案演练和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确保预案适应单位基本情况。

6.5.1 说明单位名称、地址、使用功能、建筑面积、建筑结构及主要人员等情况,还应包括单位总平面图、分区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疏散示意图等。各类图纸制图要求如下:

    a)单位总平面图应体现本单位的总体布局,标明其地理位置,周边300m~500m范围内的重要建筑、公共消防设施、微型消防站、区域联防组织等情况说明,内部主要建筑、设备、通道的毗连情况,消防水源、消火栓分布以及要害部位的所在位置,对不同危险级别的区域应用不同颜色区分警示。对于生产企业,应标明以下内容:

    1)生产、管理和生活区域;

    2)高温、有害物质和易燃易爆危险品布置区域;
    3)危险品的品名、仓储位置、储存形式和储量;

    4)常年主导风向、运输路线和附近水源。

    b)单位分区平面图应反映总平面图内某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灭火和应急疏散战斗行动部署情况,主要包括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平面布局,标明周围环境、消防水源、各种灭火器材数量的分布,水带铺设路线和人员物资疏散路线等。

    c)单位立面图应以正面和侧面投影图形式标明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外貌和灭火行动部署情况,主要包括建筑或消防设施的立面布局,水带铺设路线以及应急救援箱、微型消防站位置等内容。

    d)单位剖面图应标明建筑内部结构或比较复杂的部位灭火行动部署的情况,主要包括建筑内部的分层情况。

    e)疏散示意图应标明各安全出口、避难层、疏散通道位置以及疏散路线指示等情况说明。

6.5.2 说明单位的火灾危险源情况,包括火灾危险源的位置、性质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明确危险源区域的操作人员和防护手段,危险品的仓储位置、形式和数量等。

6.5.3 说明单位的消防设施情况,包括设施类型、数量、性能、参数、联动逻辑关系以及产品的规格、型号、生产企业和具体参数等内容。

6.5.4 生产加工企业还应说明生产的主要产品、主要原材料、生产能力、主要生产工艺及处置流程、主要生产设施及装备等内容。

6.5.5 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单位还应说明工艺处置技术小组人员情况、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性质、数量、存放位置及方式、防护及处置措施,运输车辆情况及主要的运输产品、运量、运地、行车路线和处理危险化学品物质存放处等内容,明确标注不能用水扑救或用水扑救后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危险化学品。

关键词:

赛福七氟丙烷 七氟丙烷钢瓶组 有管网七氟丙烷气体灭火 金盾七氟丙烷 普通七氟丙烷 七氟丙烷药剂更换 七氟丙烷分几种 七氟丙烷窒息

相关产品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需要服务或支持?欢迎启用在线留言功能,我们将会及时反馈并为您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安全验证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