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G541气体灭火.png

IG100 气体 灭火系统 河南气体生产厂家 广东胜捷消防 广州兴进消防设备


所属分类

全国热线:400-688-2864 企业电话:020-39944101 邮 箱:xingjinxf@163.com

浏览量:

产品详情


一、IG100气体灭火系统简介

 1.1.我国对气体灭火系统的应用有明确的规定,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等国家标准中要求通讯机房,计算机房,档案库,图书馆,发电机房等贵重设备场所应设置气体灭火设备。自蒙特利尔协议签订以来,哈龙1211,1301等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灭火剂逐渐被替代。随着哈龙替代气体研究的不断深入,氮气作为惰性气体灭火剂的一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对氮气灭火系统的灭火浓度、压力、灭火效果等进行了相应的研究。IG10氮气灭火系统采用完全来源于大气的纯氮气作为灭火剂。IG10是空气的主要成分,臭氧损耗潜能值ODP=0,温室效应潜能值GWP=0,大气存留时间为零,对环境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1.2.IG100无色、无味、无毒,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在灭火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化学物质,不会对设备造成二次污染,喷放时无雾化现象,无妨视野,能确保人员有条不紊地安全撤离。IG10相对于空气比重为0.97,使其能够在保护区内释放后保持恒定的灭火浓度,从而保证灭火效果,有效防止复燃。 是一种安全的环保型灭火剂,适用于经常有人活动场所。


二、氮气灭火剂特点
   2.1 IG100氮气灭火系统的灭火剂为氮气,美国消防协会标准NFPA2001中,规定其代码为IG100。氮气是空气中的组成部分,无色、无味、无腐蚀,不导电,喷放后无残余。氮气不但是环境友好气体,其他优点如下:
2.2氮气不改变空气的化学性质;其GWP和ODS的值均为0,换句话说,就是不破坏臭氧层,不引起温室效应。氮气不与其它物质或混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使用后仍保持自身化学性质,不会对其它物质造成二次污染。(在任何环境下,化学性质均不变)。
  GWP ——温室效应潜能值
  ODP ——臭氧层损耗潜能值
2.3氮气并非合成品;氮气在生产过程不使用化学试剂,无化学试剂残渣,均从绝干空气中提取,通过专用过程塔进行浓缩和液化。
2.4生产氮气的耗电成本是可接受的;浓缩和液化的耗电成本大约为每立方米耗电1千瓦时,所生产的N2纯度较高,无需额外的提纯成本。

2.5 IG10喷放时没有雾化现象,不影响视野方便人员从容安全撤离,不产生泠凝,不会因温度骤变对设备产生损害 
2.6 IG10具有化学惰性,在接触高温或火源情况下不分解产生任何物质 ,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非常适合扑救E类带电火灾 ,保护高价值不可替代的设备 。

 

三、灭火原理及适用场合

     IG100氮气灭火系统采用“全淹没”浸入式灭火原理,使防护区内氧气浓度降至15%以下,使火势熄灭。氮气的灭火原理为物理灭火原理,灭火时,喷放至密闭的防护区内,使室内的氧气浓度降低至15%以下,从而不能支持燃烧。氮气不与防护区内的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喷放后回到大气中,无任何残留。
  IG100氮气灭火系统适用于扑灭以下类型的火灾:
  - 电器、电子设备火灾;
  - 易燃、可燃气体及液体火灾;
  - 固体火灾,如地板、吊顶;
  - 高价值的设备和装置的建筑物(如CED,控制室等);- 高要求的文化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等);

IG100氮气灭火系统不适用于以下火灾场合:
  - 可在空气中迅速氧化的化学品或化学混合物,如硝酸纤维,火药等。
  - 活性金属,如锂,钠,钾,镁,钛,铀,钚等。
  - 自身可热分解的化学品,如某些有机过氧化物或氨化物。

四、氮气灭火剂对人体的影响

    气体灭火剂喷放实施灭火时,防护区须封闭,若有人员工作的场合,灭火剂对人员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家标准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规定,有人工作的防护区灭火剂的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不应大于有毒性反应浓度(LOAEL浓度)。
     氮气灭火剂对人体的影响如下:

NOAEL=43%
LOAEL=52%

  NOAEL— 无毒性反应浓度,观察不到由灭火剂毒性影响产生生理反应的最大浓度。
  LOAEL— 有毒性反应浓度,能观察到由灭火剂毒性影响产生生理反应的最小浓度。

    因此,当IG100 氮气灭火系统的设计浓度<43%,时,观察不到灭火剂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当防护区内氮气浓度超过53%时,则对人体产生影响。罗达莱克斯(ROTAREX)消防全球总部对氮气系统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大量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灭火系统工作时,在系统所保护的区域或房间内,IG100气体最大浓度为43%时,工作人员必须在5分钟内撤离。
2、灭火系统工作时,防护区人员较少但有暴露在防火区内的危险时,IG100气体最大浓度可为43%~52%,工作人员必须在3分钟内撤离。
3、当IG100气体最大浓度为52%~62%时,若无工作人员,但有暴露在防护区的危险,不可在此区域或房间滞留30秒。
4、防护区既无工作人员,又无暴露在防火区内的危险,那么IG100气体的最大浓度可达62%以上。

火警数字录音录时装置应满足以下基本性能要求:
a) 应能实现有线电话和无线电台的录音,实时记录有线电话(火警电话、调度专线电话)和无线电台的话音信息及相应时间,录制语音完整、清晰,在录音过程中应能显示工作状态。
b) 有线电话录音,应能自动识别电话网中的摘机、挂机信号,摘机开始录音,挂机停止录音;无线电台录音,应在无线通道有声音信号时开始录音,并能由软件设置声音停止间隔时间(延时), 间隔时间到时停止录音。
c) 每条录音记录应包括开始录音时间、结束录音时间、通道号、通道模式(有线或无线)、主叫电话号码、录音时长、录音文件名、附加信息等信息。
d) 存储录音记录的数据库应设置相应的安全机制,防止非法读取、修改和删除。
e) 应具有查询功能,能通过开始录音时间、主叫电话号码、通道号、通道模式等多种方式检索查询 录音记录信息,对选定的记录能进行放音、拷贝等操作。
f ) 应能同时记录不少于需同时受理火警电话数量的话音和时间信息。
g) 应能与火警受理信息系统时钟同步。接收到火警受理信息系统的时钟同步信号后,应能自动调整本机时钟;并能在开机时主动发出时钟同步申请信号。
h) 应能自动接收报警电话的主叫号码。
i)  应能对录音记录补充录入相关信息(如附加信息等),但记录的原始话音和时间信息不能被修改。
j)  应能实时显示存储介质的剩余空间,应能通过软件设置两级剩余空间和录音记录保存时间值, 当剩余空间小于第一级剩余空间时,应有声音或文字的报警,当剩余空间小于第二级剩余空间时,应能自动删除录音记录保存时间以远的录音记录来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记录保存时间不应低于六个月。
k) 除4.4j)规定的自动删除功能外,不应提供其他删除记录的功能。
l)  应能自动或手动备份录音记录,备份记录的存储介质应与原记录存储介质在物理上相对独立。
m)  开机后应能自动进入工作状态。
n) 对录音记录的编辑管理和退出操作应设置操作权限。
o) 应能自动记录火警数字录音录时装置进入和退出工作状态的时间。
P)  应能显示与火警受理信息系统的链接状态,当与火警受理信息系统的链接断开时,应有声信号或文字告警。
q)  应能实现多路同时的有线电话和无线电台的录音,而且各通道之间互不干扰,对通话质量没有 任何影响。
r) 在播放、查询、拷贝录音信息时应能实现正常有线电话和无线电台录音功能。
s) 应具有音频转录功能,能将录音通过音频接口转录到其他存储介质中。

检查火警调度机主要部件的性能。
5.2.1.2 方法
5.2.1.2.1 检查并记录试样部件间接线的状况和标志情况。
5.2.1.2.2 检查并记录试样的零部件紧固状况,检查按键、开关、按钮等控制部件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5.2.1.2.3 检查并记录试样的声压级。
5.3.2 基本性能试验
5.3.2.1 目的

检查火警调度机的基本性能。
5.3.2.2 方法
5.3.2.2.1 按试样正常工作要求,连接火警受理信息系统(或其模拟装置)、连接座席电话机(座席数量大于8线时,接8部话机:不大于8线时,按说明书最大座席容量连接),连接火警中继、普通中继线,当 容量(不含火警中继)不大于16线时,按全容量接入话机;当容量(不含火警中继)大于16线时,连接至少16部话机。接通试样电源,观察并记录试样发送连机通信信号情况。
5.3.2.2.2 分别模拟火警中继、普通中继、调度专线、内部电话呼入和座席电话呼出,并进行应答、挂机、保留等操作,分别重新开启试样电源和从火警受理信息系统向试样发送申请话务状态信号,观察并记录火警受理信息系统接收话务状态数据情况。
5.3.2.2.3 模拟制造火警中继故障,再恢复故障,观察试样指示及音响状态及向火警受理信息系统发送告警信息情况。
5.3.2.2.4 调整自动拨测周期,分别在拨测成功和失败时,观察试样向火警受理信息系统发送测试信息情况。
5.3.2.2.5 查看并记录火警中继、普通中继、调度座席、话务台配置情况。
5.3.2.2.6 模拟一次火警电话呼入,座席应答后,将报警电话挂机,再次提机,观察并记录回铃音及操作结果。
5.3.2.2.7 从火警受理信息系统向试样发送时钟同步信号,观察并记录时钟同步状况;重新启动试样, 观察记录向火警受理信息系统申请时钟同步信息情况。
5.3.2.2.8 进行火警呼入和普通中继呼入,观察并记录座席话机振铃情况。
5.3.2.2.9 通过火警受理信息系统或座席话机发起一个追呼呼叫,观察追呼情况下呼叫进程数据发送情况;再次进行一次追呼操作,中途中止追呼,观察并记录执行情况。
5.3.2.2.10 进行一次火警呼入,应答后将其转接到放音设备上,然后再中止放音,释放该路中继,观察并记录执行情况。
5.3.2.2.11 对于容量大于80线的火警调度机,模拟制造处理机、交换网络、电源等公共单元故障,观察并记录设备自动倒换功能实现情况。
5.3.2.2.12 将某一用户设置为专用热线方式,摘机后观察并记录呼入情况。
5.3.3 电话交换性能试验
5.3.3.1 目的

检查火警调度机的电话交换性能。
5.3.3.2  方法
按YD/T 954 —1998 和YD/T 1304—2004相应条款进行。
5.3.4 火警座席性能试验
5.3.4.1 目的

检查火警调度机的火警座席性能。
5.3.4.2 方法
5.3.4.2.1 按试样使用说明书上操作方法将某一座席设置为离席,进行电话呼入,观察记录试样呼叫分配状况。再将该座席设置为就席,进行电话呼入和应答操作,观察并记录试样呼叫分配情况。
5.3.4.2.2 分别用不同的座席电话通过拨号方式或火警受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操作进行应答、呼叫、组 呼、转接、强插、强拆、保留等操作,观察并记录试验结果。
5.3.4.2.3 模拟火警呼入,座席应答通话过程,然后通过座席拨号方式和火警受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操作方式实现报警人、消防通信指挥中心调度员、消防站通信员之间的“三方通话”功能,观察并记录试验结果。
5.3.4.2.4 对容量大于16线(不含火警中继)的火警调度机,分别用不同座席组织8方双向会议,并进行参加会议方的拆除和加入操作,观察并记录通话结果。
5.2.4.2.5 对容量大于40线(不含火警中继)的火警调度机,用某一座席召开(16方)单向广播会议, 并进行参加会议方的拆除和加入操作,观察并记录通话结果。
5.3.4.2.6 分别将呼叫分配方式设置为4.3.3f)中1)〜4)四种方式[座席容量小于4个时4)不做]。 进行火警、普通中继等呼入、应答和选择应答等操作,观察并记录试验结果。
5.3.4.2.7 将火警调度机分别设置为4.3.3f)中2)〜4)呼叫分配方式,分别进行火警呼入,不予应答, 观察并记录超时转移情况。
5.3.4.2.8 将火警调度机设置为四个呼人列队,四个不同的中继和座席组,按不同中继被叫号呼入并应答,观察并记录试验结果。

关键词:

IG100氮气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管网气体灭火 七氟丙烷与六氟丙烷的区别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组成 柜式七氟丙烷施工方案 广西柜式七氟丙烷

相关产品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需要服务或支持?欢迎启用在线留言功能,我们将会及时反馈并为您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安全验证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