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柜式七氟丙烷灭火.png

气体灭火系统启动控制具体操作讲解 七氟丙烷自动灭火装置


所属分类

关于气体灭火系统的工作动作顺序,很多客户可能有些不是很清楚,今天小编给大家梳理一下各种部件的动作顺序,以便大家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气体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气体灭火系统启动方式有三种:自动启动、人工电气启动和机械应急操作。

浏览量:

产品详情


关于气体灭火系统的工作动作顺序,很多客户可能有些不是很清楚,今天小编给大家梳理一下各种部件的动作顺序,以便大家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气体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气体灭火系统启动方式有三种:自动启动、人工电气启动和机械应急操作。气体灭火系统工作原理图如下:
 
二、气体灭火系统自动启动分为有人防护区和无人防护区,具体动作拆分如下:

(一)有人防护区:

1、发生火情,防护区内第一路探测器(多为感烟)发送信号至气体灭火控制器后,气体灭火控制器启动防护区内的火灾声光警报器,同时气体灭火控制器向消防联动控制器反馈报警信号。此时的声光警报器会提示防护区内人员火情发生,可以进行确认火灾或者紧急逃生,但并不会启动气体灭火装置;

2、若此时无人干预,火情扩大,第二路探测器(多为感温)感应火灾之后,防护区外的声光警报器立刻响起,且此时已经可以确定火灾确实发生了,那么气体灭火系统准备启动,系统进入30s延时阶段,在延时阶段,人员进行继续疏散,并且系统会为气体喷放作一些准备工作比如:

1)关闭防护区域的送(排)风机及送(排)风阀门:

2)停止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及关闭设置在该防护区域的电动防火阀;

3)联动控制防护区域开口封闭装置的启动,包括关闭防护区域的门、窗;

(在此延时阶段,如果有人员发现火灾已经扑灭,则可以按下“紧急停止按钮”,那么系统还是可以立刻停止的,但是一旦超过了延时时间,进入到下一个控制环节,则紧急停止就会失效。)

3、经过30s的准备阶段,该关闭的关闭,人员该疏散的疏散,那么接下来系统控制气体进行喷放实施灭火:

①首先控制开启对应保护区的启动气瓶瓶头阀,释放启动气体;

②启动气体开启对应保护区的选择阀,通过选择阀之后,开启灭火剂瓶组的瓶头阀,将灭火剂释放出来;

③灭火剂可以通过被开启的选择阀,喷放进入对应保护区;喷放过程中触发管路上设置的压力讯号器,此压力讯号器可以反馈信号至联动控制器,接着控制防护区外的“放气指示灯”点亮,提示勿入防护区。

(二)无人防护区

作为无人防护区来说,相对“有人防护区”控制就不需要考虑人员疏散的过程,因此在防护区内第一路探测器信号感应到火灾之后,就会立刻执行关阀、关门、关风机的动作指令,(可以看到其实无论哪种控制,都要考虑气体喷放后的利用率,都需要把保护区进行封闭处理),当第二路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之后,就立刻执行开启选择阀等后续操作。
二、手动启动

手动紧急启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防护区外的“紧急启动”按钮启动,另一种可以通过气体灭火控制器上的手动控制按钮,控制启动。在该状态下,探测器发出火灾信号,控制主机启动室内、外声光报警器,通知火灾发生,但并不启动灭火系统。此时按下防护区外或控制器上的“紧急启动”按钮,可以启动灭火系统,启动灭火系统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三、机械应急手动启动

用于火灾报警控制系统失效时,当自动和手动紧急启动均失效时,当职守人员判断为火灾时,应立即通知现场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在确定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后,可按以下步骤实施机械应急操作:

1)手动关闭联动设备,并切断电源;

2)拔出相应防护区启动瓶电磁驱动器上的“机械应急启动保险销”,按下机械应急启动按钮,电磁驱动器打开启动瓶释放启动气体,启动气体灭火系统。

注意:此方法预制式灭火系统操作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通过专业培训人员才可操作。

 为预防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等各类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防火。
1.0.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防火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针对不同施工现场的火灾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取可靠防火措施,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适用。
1.0.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防火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1 随着我国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火灾数量呈增多趋势,火灾危害呈增大的趋势。因此,为预防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等各类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防火,包括土木工程、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和既有建筑改造等施工现场,但不适用于线路管道工程、拆除工程、布展工程、临时工程等施工现场。
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了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防”和“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因而火灾风险多,危害大:
    1 施工临时员工多,流动性强,素质参差不齐。
    2 施工现场临建设施多,防火标准低。
    3 施工现场易燃、可燃材料多。
    4 动火作业多、露天作业多、立体交叉作业多、违章作业多。
    5 现场管理及施工过程受外部环境影响大。
    调查发现,施工现场火灾主要因用火、用电、用气不慎和初起火灾扑灭不及时所导致。
    针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特点及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施工现场的防火应针对“用火、用电、用气和扑灭初起火灾”等关键环节,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立足自救”的原则,制订并采取“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方便有效”的防火措施。
    施工现场发生火灾时,应以“扑灭初期火灾和保护人身安全”为主要任务。当人身和财产安全均受到威胁时,应以保护人身安全为首要任务。 临时用房、临时设施的布置应满足现场防火、灭火及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3.1.2 下列临时用房和临时设施应纳入施工现场总平面布局:
    1 施工现场的出入口、围墙、围挡。
    2 场内临时道路。
    3 给水管网或管路和配电线路敷设或架设的走向、高度。
    4 施工现场办公用房、宿舍、发电机房、变配电房、可燃材料库房、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等。
    5 临时消防车道、消防救援场地和消防水源。
3.1.3 施工现场出入口的设置应满足消防车通行的要求,并宜布置在不同方向,其数量不宜少于2个。当确有困难只能设置1个出入口时,应在施工现场内设置满足消防车通行的环形道路。
3.1.4 施工现场临时办公、生活、生产、物料存贮等功能区宜相对独立布置,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3.2.1条和第3.2.2 条的规定。
3.1.5 固定动火作业场应布置在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宜布置在临时办公用房、宿舍、可燃材料库房、在建工程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3.1.6 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应远离明火作业区、人员密集区和建筑物相对集中区。
3.1.7 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不应布置在架空电力线下。

3.1.1 防火、灭火及人员安全疏散是施工现场防火工作的主要内容,施工现场临时用房、临时设施的布置满足现场防火、灭火及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是施工现场防火工作的基本条件。
    施工现场临时用房、临时设施的布置常受现场客观条件[如气象,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地上、地下管线及周边建(构)筑物,场地大小及其“三通一平”,现场周边道路及消防设施等具体情况]的制约,而不同施工现场的客观条件又千差万别。因此,现场的总平面布局应综合考虑在建工程及现场情况,因地制宜,按照“临时用房及临时设施占地面积少、场内材料及构件二次运输少、施工生产及生活相互干扰少、临时用房及设施建造费用少,并满足施工、防火、节能、环保、安全、保卫、文明施工等需求”的基本原则进行。

    燃烧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火源。
    施工现场存有大量的易燃、可燃材料,如竹(木)模板及架料,B2、B3 级装饰、保温、防水材料,树脂类防腐材料,油漆及其稀释剂,焊接或气割用的氢气、乙炔等。这些物质的存在,使施工现场具备了燃烧产生的一个必备条件——可燃物。
    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多,如焊接、气割、金属切割、生活用火等,使施工现场具备了燃烧产生的另一个必备条件——火源。
    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以及消除着火源是防火工作的基本措施。
    明确施工现场平面布局的主要内容,确定施工现场出入口的设置及现场办公、生活、生产、物料存贮区域的布置原则,规范可燃物、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场所及动火作业场所的布置要求,针对施工现场的火源和可燃物、易燃物实施重点管控,是落实现场防火工作基本措施的具体表现。
3.1.2 在建工程及现场办公用房、宿舍、发电机房、变配电房、可燃材料库房、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是施工现场防火的重点,给水及供配电线路和消防车道、临时消防救援场地、消防水源是现场灭火的基本条件,现场出入口和场内临时道路是人员安全疏散的基本设施。因此,施工现场总平面布局应明确与现场防火、灭火及人员疏散密切相关的临时用房及临时设施的具体位置,以满足现场防火、灭火及人员疏散的要求。
3.1.3 本条规定明确了施工现场设置出入口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当施工现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时,不同区域的出入口设置也要符合本条规定。
3.1.4 “施工现场临时办公、生活、生产、物料存贮等功能区宜相对独立布置”是对施工现场总平面布局的原则性要求。
    宿舍、厨房操作间、锅炉房、变配电房、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可燃材料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等临时用房、临时设施不应设置于在建工程内。
3.1.5 本条对固定动火作业场的布置进行了规定。固定动火作业场属于散发火花的场所,布置时需要考虑风向以及火花对于可燃及易燃易爆危险品集中区域的影响。
3.1.7 本条对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库房的布置位置进行了规定。既要考虑架空电力线对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的影响,也要考虑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失火对架空电力线的影响。

关键词:

气体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充装压力是多少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报价 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 七氟丙烷药剂更换

相关产品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需要服务或支持?欢迎启用在线留言功能,我们将会及时反馈并为您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安全验证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