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贮压七氟丙烷灭火(1).png

管网式气体灭火系统喷头安装规范配置要求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设备


所属分类

管网式气体灭火系统属于气体灭火系统中的一种型式,喷嘴是气体灭火系统中控制灭火剂流速并保证灭火剂均匀分布的关键部件,由于喷头的结构形式相似,规格较多,管网式气体灭火系统喷头安装有哪些配置要求呢?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中可总结以下几点:一、喷头的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1、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m;2、

浏览量:

产品详情


管网式气体灭火系统属于气体灭火系统中的一种型式,喷嘴是气体灭火系统中控制灭火剂流速并保证灭火剂均匀分布的关键部件,由于喷头的结构形式相似,规格较多,管网式气体灭火系统喷头安装有哪些配置要求呢?

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中可总结以下几点:

一、喷头的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m;

2、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0.3m;

3、喷头安装高度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宜大于4.5m;

4、喷头安装高度不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7.5m。

二、安装位置:喷头宜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0.5m。

三、标识:喷头应有型号、规格的永久性标识。设置在有粉尘、油雾等防护区的喷头,应有防护装置。

四、朝向:喷头的布置应满足喷放后气体灭火剂在防护区内均匀分布的要求。当保护对象属可燃液体时,喷头射流方向不应朝向液体表面。

 膨胀型防火涂料应给出最大使用厚度、最小使用厚度的等效热阻以及防火涂料使用厚度按最大使用厚度与最小使用厚度之差的1/4递增的等效热阻,其他厚度下的等效热阻可采用线性插值方法确定。
5.3.4 其他防火保护材料的等效热阻或等效热传导系数,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管混凝土柱是指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而形成且钢管及其核心混凝土能共同承受外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在钢管内浇灌低强度的素混凝土或轻质混凝土等,可延缓钢管的升温,提高其耐火极限,是一种防火性能稳定、耐久性能良好的防火保护方法,且不影响建筑外观。但对于这类构件,钢管和内部填充混凝土的整体共同受力性能相对较差,因此不能按本规范第8.1节规定的钢管混凝土柱耐火验算方法进行耐火验算,而应按纯钢构件进行耐火验算,其中钢管截面的温度计算应考虑内部填充材料的影响。
8.1.2 火灾下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系数kT,是指火灾下无防火保护钢管混凝土柱的抗压承载力与其常温下抗压承载力的比值。当荷载比R小于kT时,无防火保护的钢管混凝土柱在火灾下不会发生破坏;当R大于kT时,火灾下钢管混凝土柱所能提供的抗力已不足以抵抗外荷载作用,需进行防火保护。为了提高安全性,本条对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的适用条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荷载比R应小于0.75 kT
8.1.3 钢管混凝土柱的荷载比R表征受火过程中作用在柱上的荷载水平。
8.1.4、8.1.5 钢管混凝土柱中的钢管对内部混凝土具有约束作用,二者协同工作、共同受力。钢管混凝土柱轴压试验和理论分析表明,由于组合作用的存在,钢管混凝土柱的抗压承载力大于简单叠加钢管和混凝土的抗压承载力。为保证钢管和核心混凝土共同工作,当钢管混凝土构件尺寸较大(如截面外尺寸大于900mm时),宜在钢管内壁设置栓钉或纵向加劲肋。
    实际工程中,钢管混凝土柱通常同时承受轴向压力和弯矩。第8.1.4条、第8.1.5条给出的常温下钢管混凝土柱的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8.1.4)、(8.1.5),是在试验研究及大量的数值算例分析基础上建立的。在弯矩已知的情况下,由式(8.1.4)、式(8.1.5)可求得钢管混凝土柱在该弯矩作用下所能承受的轴向压力,即抗压承载力。由于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在两个主轴方向的长细比不一定相同,因此有必要进行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计算。
    式(8.1.4)、式(8.1.5)适用于钢管混凝土柱受压破坏的情况。以下通过图示方式解释式(8.1.4)的物理意义。图13所示为压弯圆钢管混凝土柱的N* /Nu -M/Mu关系曲线,可采用直线段CD和抛物线段AC来描述:当M/Mu≤1时,直线段CD表示式(8.1.4-1);当M/Mu>1时,抛物线段AC表示式(8.1.4-2)。式(8.1.4)不适用于钢管混凝土柱受拉破坏情况,因此当N/Nu<φ3η0时,抛物线段AB用虚线表示。图中,A点为单纯受弯矩作用时的工况;B点为受拉破坏和受压破坏的临界点;C点为N* /Nu-M/Mu关系曲线变化的分界点;D点为单纯受轴心压力作用时的工况;C点与A点关于抛物线对称轴对称;E点表示计算构件段范围内的某一最不利轴向压力和弯矩组合(N,M),其对应的承受压弯作用时钢管混凝土柱的抗压承载力设计值。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是建筑钢结构中常用的楼板形式。压型钢板使用有两种方式:一是压型钢板只作为混凝土板的施工模板,在使用阶段不考虑压型钢板的受力作用(即压型钢板、混凝土楼板不构成组合楼板);二是压型钢板除了作为施工模板外,还与混凝土板形成组合楼板共同受力。当压型钢板只作为施工模板使用时,不需要进行防火保护。当压型钢板作为组合楼板的受力结构使用时,由于火灾高温对压型钢板的承载力会有较大影响,因此应进行耐火验算与防火设计。
    组合楼板中压型钢板、混凝土楼板之间的黏结,在楼板升温不高时就会发生失效,因此压型钢板在火灾下对楼板的承载力基本不起作用,但忽略压型钢板的素混凝土板仍有一定的耐火能力。式(8.2.1-1)给出的耐火极限为素混凝土板自身的耐火极限,此时楼板的挠度很小。
    组合楼板在火灾下可产生很大的变形,“薄膜效应”是英国Cardington八层足尺钢结构火灾试验(1995年~1997年)的一个重要发现,这一现象也出现于2001年5月台湾东方科学园大楼火灾(图16)等火灾事故中。图17为组合楼板“薄膜效应”的形成过程,最终板周边混凝土挤压形成压力环,板中央钢筋网(包括组合楼板面层的抗裂温度筋网)受拉屈服产生悬链线效应来承受竖向荷载,类似于受拉薄膜张力。楼板在大变形下产生的薄膜效应,使楼板在火灾下的承载力可比基于小挠度破坏准则的承载力高出许多。利用薄膜效应,发挥楼板的抗火性能潜能,有助于降低工程费用。

5.3.1 本条规定的非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等效热传导系数计算方法,基于非膨胀型防火涂料保护钢构件的标准耐火试验,可综合反映防火涂料在火灾下传热(隔热防火保护)的实际性能以及火灾下防火涂料外表面的热对流、热辐射传热效应,避免了常规试验方法,如国家现行标准《耐火材料  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水流量平板法)》YB/T 4130、《耐火材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热线法)》GB/T 5990等的不足。
   非膨胀型防火涂料在火灾下受火温度范围大,其热传导系数随温度有较大的变化,但从工程应用角度,热传导系数采用常数可极大地简化计算。试验与理论计算的对比表明,采用540℃(约1000 ℉)时的等效热传导系数,可相当精确地模拟非膨胀型防火涂料保护钢构件在火灾下的升温,并且不同保护层厚度下测得的非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等效热传导系数变化很小。
   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防火涂料》GB 14907—2002采用I36b、140b(截面形状系数见表7)作为钢试件,按照国家标准《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GB/T 9978—1999(目前已被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9978.1替代)进行耐火性能试验。当涂料型式检验报告中给出钢试件升温曲线时,可按式(5.3.1)计算非膨胀型涂料的等效热传导系数;当没有给出钢试件升温曲线时,可采用防火保护层厚度20mm、长度500mm的I36b(或I40b)工字钢试件进行不加载耐火试验,测试钢试件的升温曲线。

关键词:

管网式气体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控制箱 七氟丙烷售后服务 七氟丙烷维修

相关产品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需要服务或支持?欢迎启用在线留言功能,我们将会及时反馈并为您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安全验证
提交